去年年底,在得知新的一年公司為我調漲薪資後,我開始評估自己職涯的下一步該怎麼走。
說實在的,要不是因為想成就點什麼,我真的很喜歡這間公司,不想離開。
舒服的職場環境、年輕有活力的工作氣氛,是建立舒適圈的絕佳地點。
「再待下去就不想走了,我的職涯需要有所突破,而不是像現在這樣。」
帶著這個想法,再加上一點家人朋友的開導與鼓勵,我開始找新工作,並且在二月中確定新工作,提了離職。
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。
在公司將近兩年的時間,我有一個主力負責與客戶 SA 對接,協助開發維護的專案。
得知我即將離職後,對方開始詢問我是否有進他們公司的意向。薪資待遇都很優秀,同事也都是我認識的,不會有問題。
相對於現公司及新工作的待遇,可以說是很熱情地在招募我。整個過程,我都是懷著感激的心態在與對方交流。
- (ps: 現公司為 1K,新工作 1.3K,客戶邀請 1.5K + 更高職等)
我覺得自己的用心好像有被看到,但最終,我沒有接受這個難得的機會。
明明它沒有問題,甚至比我想像的還要好,但我拒絕了。
為什麼?
「選擇最有可能犯錯的道路,直面挑戰,而非遠離。」
考慮薪資、工作內容、地點、未來發展,這些固然很基本、很重要,但到頭來,還是要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問題——我想不想做這份工作?
對我來說,進大公司做 IT 實在不是我這個年紀該做的事情。以我懶惰的個性,一旦安逸了,就不會再想成長。
我才二十六歲,一個理應飛速成長的年紀。我絕對不想要成為一個坐在辦公室的 IT,整天想著
「這個問題可以晚點再做。」
「這些需求都好無聊。」
我沒辦法想像自己接收邀請後,坐在辦公室工作的樣子。
雖然新工作的內容、同事、工作地點完全未知,但這才有挑戰的感覺。如果我都沒有經歷從陌生到適應的過程,我又怎麼能說服自己是個能應對多種狀況的人才?
我想要的是更多歷練,我想要的是一個更能推進我成長的環境。
下班後,做做 side project,然後在陽台擺張小椅子休息。
也許在待遇面前,我的選擇只是個愚蠢的矜持,但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成長的機會。
也許,我只是在跟錢過不去。
但自從我正式婉拒客戶的邀請後,我心裡沒有任何一點懷疑。
我想,一年後的我,不會對這次下的決定有所怨言。
現在,我對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感到興奮。這樣一個愚蠢的操作,反而令我感到感激!
——
三言兩語帶過了選擇新工作的過程,其實我糾結了很久,也產生了很多懷疑。
懷疑令人沒有自信,接著舉步不前。懷疑實在是太危險了。
所以,每當我在懷疑自己,或是急著想確保一條能走的路時,我都會馬上起身,轉移自己的注意力。
避免在不安與侷促中做出重要決定,冷靜,然後勇敢。
我發現,每當我抱有信心地踏出那步「信仰之躍」,人就更能專注於當下,接著就更能享受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事。
如果你的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該往哪走,請放膽去試試看。
就算這次嘗試將你帶離了你所設想的方向,到了一個你完全不想要的地方,放心吧。
相較於舉足不前,你已經前進了許多,你肯定也成長了許多。
經過各種修正路線,或是冒險前行,當你走到生命中的綠洲,了解到自己沒有放棄——
想像一下,你坐在陽台,對著微風細語。
「沒錯,這是我選擇的戰鬥。」

發佈留言